新闻中心

喜庆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专题专栏喜庆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二十大丨打造科研“试金石”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年10月11日  作者:李文琪

科研孵化产业,产业反哺科研,已成为当代科研院所永葆生机活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强调,“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核集团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根据“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工作思路,原子能院大力实施产业改革,加速实现产业化,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现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明确“三项任务”

改革赋能产业发展

谋划产业发展,改革先行一步。面对市场化发展新形势,原子能院持续推进产业体制改革,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提速加力。

2016年,原子能院积极谋划,发布“十三五”产业规划,并于2017年出台产业改革25条措施,明确了“调机制、建平台、做试点”三项任务,极大地畅通了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此后,原子能院陆续发布《科技成果转化管理规定》《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实施细则》《科技人员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搭建了较为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

产业平台作为对外投资主体,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的关键一环。2018年,原子能院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和资产管理平台——北京原科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并投入实体化运营;同时,在院内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产业化专营队伍,完成相关制度发布,在经营管理方面向原科公司充分授权。为实现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该产业平台坚持市场牵引、放管结合,为原子能院实现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助力,构建产业发展的强大能力。

原子能院瑞昌核物理应用研究院

瞄准核技术应用前沿领域,以选择优质核技术应用产业项目为目标,原子能院产业改革试点项目相继实施,先试先行,率先突破。2018年,原子能院参股安徽中核桐源科技有限公司,旨在为13CO气体和13C-尿素原料药研发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打破国外生产垄断,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稳定同位素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基地,目前项目已完成一期建设,进入调试阶段;同年,与瑞昌市政府联合成立瑞昌核物理应用研究院,成为中核集团第一所“院地共建研究院”,创新科研与产业体制机制;2020年,联合山东恒辉集团等企业成立辐照加速器产业化重要平台——原科恒辉技术有限公司,这是中核集团首个实现科技人员持股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如今已全面投入运营,截至目前已销售8台加速器,并签订了海外出口订单;2022年,由原子能院参建的“高原藏药辐照灭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辐照灭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经济开发区开工,推进电子束辐照技术在藏药领域的产业化应用,进一步彰显了院核技术应用及产业发展的硬“核”实力。

原科恒辉辐照加速器产业基地全面投入运营

以改革之新,谋发展之远。为进一步发挥平台公司作用,提升成果转化率和产业规模效应,2022年3月,原子能院进一步迭代改革措施,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期间将从进一步深化产业运营机制、释放科技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应用等方面继续大力推进产业发展。

实现“量质齐升”

加快成果转化步伐

进入新时代,原子能院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开展科技创新,构建了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的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大力支持重点项目发展,实现建设、经营同步并举,扩大产业布局;实施科技成果许可、转让、作价入股并驾齐驱战略,成功转化了一批优秀科技成果,为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等国家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陆用泳池式低温供热堆”模拟演示图

泳池式低温供热堆是原子能院针对国家清洁供暖需求开发的核能供热系统,对加快“双碳”目标实现、打赢蓝天保卫战具有重要作用。2021年,原子能院以“陆用泳池式低温供热堆”专有技术作价入股的中核燕龙科技有限公司在京注册成立,标志着泳池式低温供热堆技术进入产业化阶段。原子能院继成为中核集团首家实现成果转化、成果作价入股和科技人员持股的单位之后,再度领航转化工作。

原子能院领导赴江西南昌考察热敏灸智能协同系统项目

中核集团董事长余剑锋曾指出,“核技术应用是‘健康中国’的推进器”。近年来,原子能院高端放疗设备研发工作持续推进,核科学技术惠及人民群众。2020年,我国首台质子治疗超导回旋加速器质子束能量达231MeV,目前已完成多项系统的制造和安装,示范项目将落地江苏省扬州市;2021年,我国首台用于BNCT(硼中子俘获)癌症治疗的紧凑型强流回旋加速器能量达14MeV,目前已完成多项系统的建造和安装,入选中核集团核创空间首批转化项目,示范项目拟落地山东省泰安市;2021年,原子能院以“第一代热敏灸智能协同系统”专有技术作价入股投资的江西原科中医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在江西省南昌市注册成立,树立了创新成果向非核领域拓展、科技助力中医药行业智慧化升级的典范,可有效提升我国中医药装备发展的科学化和技术化水平。此外,PET医用小型回旋加速器已进入推广应用阶段,基于同位素电磁分离器成功分离多种同位素,为核医学等领域急需的同位素材料国产化做出贡献。

去污机器人

蓄势赋能多措并举,产业发展多点开花。原子能院科技转化成果在多个领域实现“量质齐升”:与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公司签署“涂镀层产品工艺技术”许可协议,与中国宝原、同方股份确定了Yb-176、核安保一体化等合作项目,为中核集团产业链上下游单位之间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合作起到了示范作用;自主开发了拧螺丝、去污机器人、投掷式应急辐射监测探测和抗辐射测试平台等核工业人工智能装备;自主研发的热泵、超临界水氧化等装备与技术,在环保等领域实现突破。

2018年以来,原子能院共完成成果转化项目33项,兑现现金奖励1600余万元,形成股权奖励6815万股,惠及科技人员400余人,成功撬动社会资金超5亿元,实现了对科技人员的中长期激励,有效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产业、科研良好互动局面初步形成。

加强市场开拓

国内国际同向发力

在科技创新的持续驱动和市场牵引的作用下,原子能院近年来产业规模逐渐扩大,特色产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在国内和国际范围产生了显著影响力。

原子能院技术人员在加纳微堆进行现场装料操作

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高浓铀微堆已经顺利完成改造,开始使用更为安全的低浓铀燃料;中国协助加纳改造其高浓铀微堆的项目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并表示愿在“加纳模式”的基础上,协助有关国家进行微堆低浓化改造工作。2017年和2018年,原子能院先后完成加纳微堆和尼日利亚微堆低浓化改造任务,标志着习近平主席在核安全峰会上提出的“加纳模式”成功实现,为世界防核扩散事业作出积极贡献。2019年,由原子能院负责全面设计及联合调试的阿尔及利亚比林和平堆升级改造工程圆满完成,展现了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树立了“南南合作”新典范。

原子能院电子直线加速器出口泰国

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2017年,由原子能院主导制定的我国首个“工业无损检测用电子加速器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填补了我国通用核仪器领域国际标准的空白,促进了国产加速器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应用。2018年,原子能院无损检测电子直线加速器出口海外,实现中核集团加速器海外市场零突破;2019年,两台探伤加速器出口泰国。

十年来,原子能院不仅将研发的各类核安保产品广泛应用于大型国际、国内活动以及重要公共领域,更是努力推动核安保技术和设备“走出去”。2012年和2016年,分别向国外出口多套便携式核素识别仪、多功能安检门、放射性物质检测系统;为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捐赠了核安保设备。产业反哺科研,原子能院在核安保探测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国际认可,2019年9月,依托原子能院创建的我国首个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保协作中心成立,树立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核安保合作新的里程碑。

我国首个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保协作中心成立

此外,原子能院为泰国建造了一座微堆;工业钴-60放射源实现批量化出口,并保持对国外稳定出口份额;中标巴基斯坦卡拉奇“华龙一号”燃料核查与实物盘存水下检查项目,助力核电“走出去”……仅“十三五”期间,原子能院累计完成海外经营收入2.2亿元。

在国际市场“开疆拓土”的同时,原子能院在国内也与多家单位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成功中标中广核水泥固化线项目、热室主工艺设计技术服务、高温高通量辐照技术服务、辐照后燃料棒运输及热室检查采购合同等;以中国实验快堆为依托成立的快堆产业联盟在快堆关键技术的研发工作中取得突破进展,并获得“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好联盟”称号。

作为院所科研生产的“试金石”,产业发展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打造世界一流的国家核科技发展策源地和基础性、前瞻性、先导性、工程性核科研综合基地,助推中核集团“三位一体”奋斗目标和国家战略性目标实现的核心推动力。面向未来,原子能院将以市场需求为牵引力,以资源整合为凝聚力,以机制创新为驱动力,全力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产业发展新体系,持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不断扩大既有市场容量,积极拓展成果应用领域,加快提升产业经济规模,全面保障相关任务落地。